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介绍 >> 体育课有效布置场地器材ldquo三原
来源:体教云课堂
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布置与利用场地器材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布置与利用场地器材呢?
安全性原则安全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我们有效布置与利用场地器材的首要原则。学校用于体育教学的运动场地和场地上器材设备的安全问题是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根源之一。
例如:场地不平整、设备的松动、器材的老化等都会成为体育教学内外的安全隐患。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及时教育。对初入学的中、小学生应带领他们参观全校所有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设备,向他们介绍各类体育器材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讲清哪些器材适合或不适合他们的使用。必要时对使用者进行保护与帮助的训练。
2、科学摆放。器材摆放的范围不宜太大,要在教师的视野内,以便及时调控。做示范用的器材摆放要以所有学生便于观察为原则。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爱护器材的教育,力争自然损伤和人为损坏都降到最低限度。另外,合理替代物可以有效减少伤害。例如,初学跨栏时,用橡皮筋代替栏架,既能消除初学者的胆怯心理,又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3、定期检查。学校要做到定期检查、定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在教学前对场地环境、器械还应进行检查,如挖松沙坑、整修跑道、清除杂物等。这样才是杜绝场地、器材给学生带来“安全事故”最有效的方法,为我们教学中有效布置与利用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合理性原则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合理地使用场地器材,使其能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
如有的学校田径场已铺上塑胶跑道或人工草坪,我们除了选择与田径场有联系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外,还可利用其平整干净、线条清晰、色彩鲜艳、可跑可跳、可坐可卧、可撑可爬的特点设计出多种教学内容;
如果是可折叠的小垫子,还可根据其小巧轻便的特点设计出多种利用其堆摆,拼搭成各种图案的游戏内容供教学使用等等。同样,其他的一些设施、器材也可根据其有关的功能特点设计出适合教学对象练习的内容。
拓展性原则场地器材短缺是困扰大多数学校的一个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我们应在安全、合理使用原有场地器材的基础上,对场地、器材和运动项目进行有效拓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场地拓展
首先,以往学校运动场所的建造多是标准的田径场、篮球场,过于竞技化、成人化。我们可以将标准的田径场设计成多功能的活动场地,增加其利用率;可以将传统的足球场设置多球门或者是小场地加移动式球门的场地等。
其次,很多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场地严重不足的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周边地理条件进行体育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农村的土堆、打靶场的有利地形,让学生进行攀爬运动与户外郊游相结合,从而使枯燥的耐久跑等项目得到形改而神不改的效果。
我们可以开创一种新的体制——社区学校的运动场和周边单位员工的健身场地一体化,二者的体育场地设施都彼此开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从而达到体育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体育资源。
2、器材拓展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一物多用的功能。如:常见的跳绳,可以用来各种跳绳运动,可以用做角力的工具,可以用于绳操练习,可以用来进行跳跃练习,也可以把它制成绳球用于投掷。又如:栏架不同的摆设,其所起到的作用功能也不一样。常规的摆放可以用于多种跨跳的练习,侧放可以用于先生钻、绕的标志等。我们还可以将日常用品运用于教学:如空饮料塑料瓶装满沙土制成沙瓶,或将其用作轻器械进行沙瓶操练习;用用树桩拴绳子制作拉重物跑;色拉油桶装水制作壶铃;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废旧布和豆子或沙子制作沙包;校园里的水泥道沿可以代替平衡木,让学生在上面作平衡走跑练习等。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敢于突破常规,多视角的去发现事物的特质。
3、项目拓展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间体育项目和新课程标准教学时在对增强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效果上是相同的,有些指标前者还好于后者。不但如此,一些民间体育项目还可以扮演解决器材缺乏的问题、迎合学生需求的角色。例如:笔者把踢毽子运动加以改进引入到体育课堂上,发动学生对毽子进行改造,使其形状多样化且具有更多的弹性。学生可以进行下肢的各种练习,也可以进行头部及腰部以上部位(手除外)的练习。学生练习的花样繁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体育老师的书店选购体育教学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