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前景 >> 全民健身成为ldquo潮流风气rd
央视财经频道报道称,年我国人均体育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0%。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同期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速度,也高于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年底,全国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
在体育产业层面上从体育产业层面看,筹办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体育领域的政策文件,如《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年)》等,这些政策释放出巨大红利,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体育产业总规模从年末的1.71万亿元增长至年末的2.95万亿元,平均增幅14.6%。产业结构上,年我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提升,达到67.7%,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占体育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年的57.8%下降到年的33.6%;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培训与教育等业态的占比均呈上涨态势,内部业态结构改善明显。
在基础设施方面上截至年底,全国体育场地的数量较年增长了89.7%,体育场地总面积增长了33.4%,人均场地面积增长了32.5%,其中社区体育场地覆盖率已经达到90%,行政村场地设施覆盖率已经超过96%;场地类型多样化特征明显,羽毛球、足球等多种运动项目的场地数量持续上升。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邱汝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近47亿元,每年支持上千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每年大约有2亿人次享受体育健身的优惠政策。
-年,体育产业总产出复合增速达到15.8%,远高于GDP增速。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美元,体育产业会有井喷式的发展,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何文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生产力足够发达时,可以把人类从劳动当中解放出来,每个人都拥有足够多的闲暇时间,度过闲暇时间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体育,所以将来人的生活方式占消费主导的时候,必然使体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不断提高体育竞争力新冠疫情持续,叠加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使原本高速发展的体育产业亦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亿元,与年相比,总产出下降7.2%(未扣除价格因素),增加值下降4.6%。
有关新旧产品、服务的迭代问题体育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产业,根据服务经济理论,时间是服务消费增长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刚性约束,不同消费领域间存在一定等值替代性。年,有超过万人在快手发布运动健身相关视频,每天有超万人跟着直播云健身;京东“双11”的数据显示,平台内瑜伽服饰成交额增幅达到%,普拉提器械成交额增幅%,健身哑铃的成交额增幅达到了%……健身器械在“双11”期间成为热销品。
专家看法:上海体育学院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海燕表示:“在疫情影响下,居家健身、线上健身的趋势潮流可能会永久改变部分参与者的健身方式和场景选择,这对疫情后线下健身行业的恢复是一个严峻挑战。线上竞赛、智能教练、虚拟体育、线上培训、电子竞技等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将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体育产业产生冲击。妥善处理好新旧产品、服务的共生迭代关系,引导市场有序发展是未来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由于新冠病毒出现还不到一年,疫苗能提供多长时间的保护还不能下结论,但目前数据显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是没有疑问的。
有关产业低端化问题从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占总产业总值比重来看,当前我国同类产业融合式发展仅占约5%,欧美发达国家同类产业则高达20%。以竞技体育赛事文化旅游为例,诸如FIFA世界杯、欧足五大联赛、网球四满贯等早已冲出各自的国门,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体育文化旅游品牌,而我国即使乒乓球联赛,往往吸引的也只是国内的部分游客。
专家看法: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院长肖淑红撰文指出,大型赛事运营,从赛事的整体运营方案到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细节,价值创新不足;一些体育产业园区规划、体育小镇规划及产品设计,也都存在重物化管理、轻价值管理现象,导致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在体育产业的价值核心——体育赛事版权运营方面,赛事内容的设计(产品研发部分)、赛事执行和营销推广,价值挖掘均有待深入。
END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Move运动及时更正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