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

中小学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何

发布时间:2023/3/11 0:40:25   
大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6552376715502314&wfr=spider&for=pc

从去年开始,关于学生运动的话题逐渐开始多了起来。先是中考体育改革,大幅度提升体育科目总分值,不少地区甚至已经提到了分的总分值。再就是强调体教融合,从体育课到课间十分钟,综合一句话,就是要求学生动起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其实,“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由来已久,早在几年前,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就有这样的要求,只不过像很多类似的规定一样,最终在落实上出了差子。

近日,教育部再次将“30分钟大课间”提到了新高度,并要求各地区将中小学生每日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对学校进行考核。这样的做法可谓是用心良苦,从这儿也能看出,教育部已经下了决心要让中小学生都动起来!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这一规定却始终难在学校落实,不然教育部也不会费如此力气去强调。那么,为何这样的政策会在落实上屡屡受挫?为何学校在推行这些工作时会缺乏动力?为何“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会始终难以真正地在学校落地?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指挥棒的问题;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就目前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成绩仍旧是所有人首先考虑的问题。家长都希望孩子成绩好,将来考个好大学,未来才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好工作。学校同样希望学生的成绩优秀,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个人,教育质量一直都是考核他们的重要指标。学校领导要想仕途平坦,教师要想有所收获,学生的成绩无疑是他们最好的名片。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切都以学生的成绩作为目标,学生根本没得选,只能被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又不提高成绩,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成绩退步。

就这样,大课间又怎么能真正落实到位?

风险太高,学校难以承受;

不得不说,现阶段的教育环境与几十年前,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升越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愈发严苛。其中最明显的一条就是,学校的教育责任被无限放大。

一句简单的“教育不当”就足以令所有教师和学校为之战栗。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开展大课间活动,肯定会难免有意外发生,然而这种意外却不是学校和教师可以承受的重担。说学校怕事也好,说教师太过谨小慎微也罢。现实就是如此,谁也不敢去冒这个险。

如果不能打消学校和老师们的这一层顾虑,这样的情况即便用“硬指标”也很难推动。

大课间的实施确实有难度;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全校40多名教师,没有一名是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音乐、美术全靠语文数学老师兼职。像这样的情况,要想真正推动好学生的体育活动谈何容易?体育课得不到专业教师的训练,大课间活动学生也就只能追追打打。

再者,体育活动是需要器材才能开展的。学校确实有器材,但缺乏管理人员。据笔者了解,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材室也是语文数学老师兼职,因此体育器材的借用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管理员本身担着很多课务,这也导致他几乎没有时间在器材室里,而每一项器材的借用都需要登记签字确认,很多时候等你找到他来,黄花菜都凉了。

最后,大课间的活动时间也很尴尬。学校的课程安排是有规定的,学生的在校时间也是有明文规定的。这就导致大课间的时间安排成了学校的难题。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大课间时间是放在上午第二节课后,但像现在这样的天气,学生在外面活动其实是很热的,别说老师,就连学生也都不愿去操场受苦。往后挪天气更热,往前挪也不行,上完第一节课学生就疯半个小时,后面三节课学生估计就再也没心思上课了。

大课间确实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不二之选,但就目前这个状态来说,要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8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