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

创始人周莉用一米高的视野看城市

发布时间:2023/3/7 0:29:09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谢陶每经编辑:唐元

她,是怀抱梦想的体育公园创享家;她做的事情,就是激活每一个沉睡的空间,以体育赋能,把一种全新的健康美好生活新方式带到大家身边。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倡导者,周莉近10年来聚焦智慧体育与全科体育,陆续在全国40余座城市落地了10多个体育公园品牌项目。她与荷兰、芬兰的顶尖体育机构和联盟合作,引进并打造出一个个体育“新物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儿童友好型城市”(CFC)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人类住区规划署首次提出,意为不论大中小城市还是社区,在空间规划及公共事务中都应给予儿童优先权,将儿童的需求纳入决策体系之中。目前,该倡议已成为全球许多城市的共识,包括伦敦、慕尼黑、哥本哈根等多座城市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随着城镇化进入“下半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一米高的视野”去重新看待城市公共空间,开始“俯身”思考如何优化体育场景,让城市变得“儿童友好”。陆道原乡创始人兼CEO周莉便是其中一员。7月7日,围绕社区体育与儿童友好等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文字采访,与周莉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

如何下沉至“最后一公里”?

NBD: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你的创业领域涉及广告传媒、原创动漫、产业咨询、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最初是怎样的契机,让你进入到体育公园这条赛道的?

周莉:事实上,年开始,我就和我先生一起创业。作为70后的我非常享受创业的过程,尽管中途面临过“出局”,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进入体育公园这一领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追溯这件事的萌芽期,这个节点应该是年。那时,各大城市都开始推进“全民健身”战略,但对于体育公园的概念仅停留在“人均体育面积”,体育运动并没有真正实现“下沉”,我们嗅到了其中的机会。

同年,我们前往荷兰、芬兰考察。在与芬兰乐普森集团、荷兰橙色体育联盟等顶尖体育联盟及企业交流后,我们更加肯定——在打造体育公园与体育消费场景的过程中,智慧化与下沉化趋势明显。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上述趋势将成为主流,这将是一条充满潜力的赛道。于是,年,我们踏出了第一步,联合荷兰、芬兰的顶尖智慧体育研发及智能制造机构,发起了“一带一路”中芬荷“快乐运动中国计划”。

NBD:《全民健身计划(01-05年)》指出,到05年全国的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体育场景如何真正下沉至“最后一公里”?这一过程中,存在哪些挑战?

周莉:社区体育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并不是单纯地修建一座体育场馆或是提供一些体育器材。其核心是——提供高质量的社区体育服务,营造出浓郁的体育氛围。这是体育场景实现“下沉”的关键。

在全球调研后,我们在成都引入了荷兰智慧足球场社区体育模式,因地制宜建造半开放场所,并将场地选址在试点社区的居民动线上,解决了社区体育的通病。

位于宽窄巷子附近的成都少城玩湃社区智慧足球公园图片来源:“陆道原乡体育公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8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