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

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不断完善,上海

发布时间:2023/1/15 0:33:25   

上午,王阿姨来到静安区大宁街道的一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每天她都要来健身打卡,会会老友。下午,市民陈先生通过小程序预约了普陀体育馆篮球场地,他跟几个球友约了一场球。晚上,夜归的周小姐到宝山美兰活动中心,这里有满足上班族需求的智能化管理健身房。

在上海,类似这样的场景每天在上演。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四成,高于全国的37.2%。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家门口的健身场所成了很多市民的第一选择。十年间,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涨”了,从年的1.67平方米增加到年的2.44平方米。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运动,体育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不断完善。

建身边的场地

“一江一河”生活秀带动起来

建市民身边的场地,增加举步可就的体育健身设施。近年来,上海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的市民健身步道、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市民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形成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服务网络,并已连续多年在市民满意度测评中位列前茅。

在市中心人民公园有一处历史悠久的“健身角”,单杠、双杠、石担、石锁……这些在其他市民健身苑点看不到的健身器材,让人民公园的健身角有些“另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市民自发来此健身。然而随着健身器材逐渐老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让健身者们对改善运动环境有了迫切需求。

年,市体育局大调研期间,在人民公园健身数十年的八旬老人陈焕昌提出,“这里每天先后有几十支健身团队来运动,需求不一,改造升级不能简单地以新替旧。”为此,市体育局群体处工作人员与健身团队推选的代表,建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1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