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发展 >> 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把梦播种在雪域高原
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把梦播种在雪域高原
——记武侯区对口帮扶教师朱笑月、邓禹
“春风化雨育人才,玉壶冰心铸师魂”。年的夏天,朱笑月和邓禹两位老师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满怀着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的坚定信念,来到距离成都一千公里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弹指一挥间,转眼两年过去,他们即将告别这片热土,踏上归乡的路程。回首两年,他们分别在白玉县第三完全小学和县中学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把一片丹心倾注在培育桃李上,把满腔热血挥洒在雪域高原,无悔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图一:邓禹(左一)开展校园足球队训练
爱心浇灌“格桑花”,为孩子们打开艺术之窗
年,对口帮扶甘孜州白玉县的武侯区需要一批老师到高原支教,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的朱笑月老师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她深知支教之路必将是风雨兼程。从成都平原到雪域高原坐车需要两天时间,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文化风俗,都会对身体和心理的适应能力带来不小的挑战。
她深知支教之路必定会日夜牵挂。她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非常粘她,放学后要她陪着,夜晚要她哄着才能睡着。这一去就是两年,孩子和她都会饱受思念煎熬,父母也将日夜牵挂。
旅途的艰辛,高原的不适,亲人的牵挂,都没能阻挡她帮扶支教的决心和热心。她雷厉风行地打点好行囊,坚定地踏上了帮扶支教之路。
“武侯白玉手拉手、芙蓉格桑并蒂开”系列研讨活动
“一到那里,我就明显感到呼吸困难,尤其是爬楼梯,一不留神就会缺氧。”朱笑月说,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发生,只要去三楼四楼上课,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各种高原反应便会随之而来。朱笑月帮扶支教的学校——白玉县第三完全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在她到来之前,学校缺美术老师,孩子们常常好几周才有一节由其他科目的老师捎带上的美术课,美术基础非常薄弱。最让朱笑月心疼的是孩子们的美术用具只有一支铅笔、一本图画本。“和大城市的孩子动辄一书包的用具相比,差距太大了。”两年来,她自掏腰包并积极动员武侯实验小学、爱心企业和人士为白玉县第三完全小学捐赠各类美术用具多件,折计2万余元。
朱笑月说,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需要老师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耐心的引导。我希望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活之美,为他们打开艺术之窗。她利用课间和业余时间跟孩子们玩成一片,倾听孩子们的不同想法;课堂上她坚持做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重在激励、妙在点拨,陪着学生走进美术的殿堂。
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的她针对白玉地区的藏民族文化艺术为孩子们开启了“订制”美术课。一、二年级学习《黑白装饰画》,孩子们通过学习运用线条的变化加上自己的想象设计出既具民族风又具现代感的藏装;三、四年级主要以儿童画为创作形式,跳锅庄、牦牛等白玉藏家风情通过朱老师的指导,在孩子们的画笔下活灵活现;五、六年级主要以剪纸、超轻黏土等形式制作表现白玉风情以及白玉县地区特有的藏族服饰形式、饮食文化等,让孩子们更了解自己的家乡以及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学期就收获优秀作品余幅,同学们看了自己作品都惊讶无比、高兴地手舞足蹈。
在学习中,朱笑月是孩子们的良师;在生活中,孩子们亲切地叫她阿姐。朱笑月与孩子们交流,得知他们早餐还没吃过牛奶和鸡蛋,于是她每次上课时就将购买的牛奶、面包等食物发给他们。远在成都的同事、亲朋好友也在她的感染下,纷纷寄来了爱心食物和学习用具。
成都勇途兄弟体育向白玉县中学捐赠体育器材
寒冬的一天,朱笑月在课堂上发现一个女生穿得很单薄,手冻得通红连笔都拿不稳,冷得瑟瑟发抖。她了解到这个学生父亲因意外去世,母亲做些临工收入微薄,加上家里面有7个孩子,生活十分拮据。朱笑月担心孩子会生病,便把自己新买的羽绒服和毛衣送给了她,那位女同学穿着朱笑月送她的衣服,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对她说:朱老师,你真好,这是我穿过最好、最温暖的衣服了。帮助学生让朱笑月觉得非常愉快,她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喜欢看他们羞涩而快乐的表情。到了周末,总有学生能找到的“借口”跑到朱笑月的宿舍问“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相互成就,她们都愿意为了彼此付出,成为更好的自己。
年因组织安排,朱笑月到白玉县教育和体育局教研室工作,担任艺体教研员一职。她深入白玉县中小学调研,开展美术教研活动并执教示范课,和老师们相互交流,找寻适合白玉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式方法,并多次联系武侯区音乐、美术教研员及名师工作室,为白玉县艺术学科开展线上联合教研活动。年6月,她邀请到武侯区美术教研员陈雪芹带领其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赴白玉实地开展为期5天的“送培、送教、送诊断、送温暖”系列研讨活动。她还为白玉县第三完全小学和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架起友谊桥梁,持续开展语数学科线上教研、直播课、交流答疑等活动,为白玉县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促进了白玉县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朱笑月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与和县三完小2名老师结为师徒,带领全县5名小学美术老师,完成申报并立项甘孜州课题《藏家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高段课程中的运用研究——以白玉县为例》,实现了白玉县美术课题零的突破。支教两城区学校推广。该教材共14课内容,包含了白玉县藏家建筑、饮食、生活、人文等特色内容;除此之外,她还编写了小学语文一、二、三年级的教案及课件,为提高白玉县语文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朱笑月和同学们在一起
朱笑月说,我只是支教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只是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白玉县教育留下一些带不走的“财富”,也希望能借助自己背后的力量,做好“传帮带”,让白玉教育和我们武侯共同进步,共创辉煌。
唤醒充满激情的灵魂,点燃学生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
湛蓝清澈的天空下,山顶白雪皑皑,山脚足球场绿茵葱葱,孩子们奔跑其间,追逐一个小小的足球……他题“雪山下的快乐足球”,透过他的手机屏幕仍能感觉到孩子们兴奋的情绪。无论校内校外,在他身上总是能看到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就像颗太阳一样把自身的光和热辐射出来,照耀到孩子们身上,温暖着周围的同事。
他叫邓禹,是成都市锦里小学的体育教师。初到白玉,被安排在教育局工作的他主动申请到了一线。邓老师说,既然来到帮扶地区,就要深入一线,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与思考,才能真正做到扶智与扶志。就这样,他来到了一辈子都满怀情谊的地方——白玉县中学,担任县中学德育副主任、体育老师、校足球队教练员。
年9月,他组建了白玉县中学历史上第一支正式的校园足球队。邓禹说,我还记得球队第一次正式训练课时,看着好不容易才凑在一块的这些孩子,我内心很忐忑。当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足球’时,原因不一,但都是有着对足球有那一份最纯粹的热爱。因此,我在那时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白玉县中学的足球搞起来,让孩子们在足球中学会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拼博精神。
足球队成立之初,训练装备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邓老师动员社会力量吸纳爱心人士对白玉县足球队进行捐赠,筹集了价值3万余元的体育器材、运动装备、训练服装等物资。
由于平时学生需要进行晚自习,他就主动申请把周日下午的休息时间挪出来进行训练。训练前,邓老师详细地制定了足球队规章制度和训练计划。在训练的过程中,他发现队员们对于足球基本技能、战术理解程度低,于是每次训练都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各类基础技术的动作要领,并亲自进行示范,帮助队员尽可能地快速提高。经过两年的训练,足球队为州、县培养输送了18名青少年运动员,为学生的多渠道培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9.10武侯实小为三完小捐赠了学习用品
邓禹负责白玉县中学6个班级名学生的体育教学。在体育组的一次教研活动,邓禹谈到武侯体育中的“五个一”(一个主教材、一个课课练、一个游戏、一定运动量、一个队列队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促进体育技能、技巧的提升。但老师们纷纷提出质疑,是否能够在课堂有效开展?我们当地学生能否接受这种教学模式?面对这些疑问,邓禹自信地说,我们通过一节课来看看效果。作为师傅的邓禹找到了张宗锐老师,指导他率先运用“五个一”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并邀请体育组老师进行听、评课。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甚至下课后还有同学在追问老师“下一节课是不是还这样上课?”在邓禹的精心指导下体育组的老师们纷纷学会了“五个一”的教学方法,并编写了《天天练、天天好》运动手册。通过两年来的努力,全校学生的国家体质健康监测优秀率提升近20个百分点,并且在学年度中考体育考试中,一半以上的学生取得了满分的成绩。
教育帮扶根在教师,教师的成长才是学生成长的基础。邓禹始终坚持导思想、带业务、传作风,扎实做好“传、帮、带”,努力为白玉体育教育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两年来,他组织参与培训人次,帮助培养骨干教师3人;积极协调15名白玉体育教师参与武侯区体育教研活动,进一步拓宽了他学习提升的渠道;先后有20多名武侯体育名师通过线上平台为白玉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授课,有效促进了当地体育老师业务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就在今年6月,他积极协调武侯区范翔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部分成员来到白玉,开展为期一周的“武侯白玉手拉手、芙蓉格桑并蒂开”系列研讨活动,彻底打通了武侯—白玉体育教学的线上线下交流渠道,进一步推动了白玉县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邓禹说,体育是发挥育人作用、实现价值引导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之一,老师教给学生的绝不能只是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点燃他心中的那团火,唤醒他心中那个充满激情的灵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将来这群大山深处的学生无论走向何方,都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大舞台。
除了开展体育教学外,邓禹老师还负责编写小学二、三年级的数学教案。“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邓禹没想到,这一戏言,竟然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了。面对跨学科,跨专业,跨地域的各种难度,邓老师没有退缩,在成都市锦里小学的支持和鼓励下,连续加班三十多天,一步步攻坚克难,如期完成了教案编写任务。
高原的缺氧环境、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特殊的干燥气候,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严峻的挑战。因为气候、水土不服,以及长期从事户外工作,邓老师的身体出现了诸多不适,如失眠、头痛……两年时间体重减了20多斤。
“两年帮扶行,一生白玉情!”邓禹说,我将始终牢记初心,砥砺前行,继续以热情的青春和点滴的爱心为白玉体育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侯区美术教研员陈雪芹名师工作室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两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留给朱笑月、邓禹的是一种难以忘记的情怀、一生也难以磨灭的印记,留给雪域高原的孩子和老师们却是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收获。虽然他们即将离开,带不走的却是他们在孩子们心中点燃的那团希望之火,带不走的却是他们在“师徒结对”中为当地老师注入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必将会为白玉县实现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蓄势助力。
供稿:武侯区第六批对口帮扶工作队罗俊康赵文俊
来源:凤凰新闻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