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

携爱黔行,不远万里奔赴的爱

发布时间:2023/4/4 15:03:44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携爱“黔”行,不远万里奔赴的爱

教育随笔

  N平湖市广陈中心小学李燕

  图片由本人提供

  今年暑假,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参加自费公益支教活动。

  从年开始,每年我都会把7月下半个月的时间预留出来,参加“走进桃花源”西部支教活动。从从江县的小翁小学到滚玉小学,再到黎平县的垒寨小学,一次次支教不仅让我看到了西部山区农村的发展与变化,感受到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成果,更让我体会到偏远山区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每年我都会精心准备适合当地孩子的课程:针对山里孩子计算基础相对薄弱的问题,我结合数学绘本,开设巧算课程和趣味数学,以此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我一直认为,不是因为支教有意义才去做,而是因为去做了,支教才有意义。

  可喜的是,5年的时间里我的孩子、同事、同学、学生以及同组的政协委员们,也都纷纷加入支教行列,真正做到了“把爱传出去”。从最初的“单枪匹马”到现在的“协同作战”,我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今年,我带领18人的团队来到一所新的学校——黎平县洪州镇垒寨村垒寨小学。作为一支小分队的领队,我不仅要做好前期的对接、课程安排,还要负责支教期间的一切事务安排,更要联系爱心人士帮助支教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帮助有困难的孩子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在前期的对接中,我得知垒寨小学只有一至五年级5个班,学校包括校长在内只有5名老师,其中2名是代课老师。一个老师包一个班,只上语文课和数学课。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为了让垒寨小学的孩子接触一些他们没有接触过的课程,我结合志愿者们的特长,开设了知识类、美育类、体育类、心理健康类、劳动类等15门特色课程。这些课程给垒寨小学的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和喜爱。孩子们就像缺水的海绵,每时每刻都在努力吸收着支教老师们传授的知识。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目光、认真学习的模样以及课后反复练习的身影,我们觉得所有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支教期间,我们除了日常教学,还要进行家访。家访不仅是重走学生们的上学路,更是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

  垒寨村的孩子基本是留守儿童,每家至少有3个孩子,平时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孩子们跟着祖辈生活,年龄大的孩子不仅要照顾小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干活。通过家访,我们也了解到,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续读书,不断向上,走出大山。每每聊到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孩子们都不由得低下了头。大山里的儿童最缺少的就是陪伴,虽然有电话和视频,却没有温暖的怀抱和牵手。

  和孩子们一起走回家的这条路,同样是支教老师走进孩子心灵的一条路。虽然每次暑期支教只有短短的15天,但这15天可以给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温暖,带他们体验平时不可能接触的课程,我也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

  支教期间,了解到学校缺少教育设备和运动器材,经过反复斟酌,我们团队给学校捐赠了投影仪、跳绳、羽毛球拍和乒乓桌。同时,我还联系一些爱心人士筹集善款帮忙改造了学校的厕所,给每个教室安装了电扇等,帮助学校解了燃眉之急。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支教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爱,我想我会坚持做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2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