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hj/260665/第二章声现象标准评价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找介质的方法就是找声源和听声者之间存在的物质。答案: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空气2.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解析:擂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特点是不同的,即音色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答案:响度;音色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和与响度有关的因素,要熟练掌握。3.此题要从声音的传播速度来解决.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好几次敲击声。最后听到的是声音以最慢的速度传过来的,所以铁管的长度就用这个最慢的速度乘以时间来计算。解析: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声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液体中传播速度在固体和气体之间。当在铁管一端敲击时,声音就会从铁管、铁管里的水和空气三种介质里传播,所以会听到三次声音;最后听到的是从空气中传来的,所以速度是m/s,则铁管长:L=vt=m/s×1s=m。答案:;三;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音调表示振动的快慢,由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解析:快放时振动的振幅不变,声音的大小不变,所以响度不变;但此时振动的快慢变快了,即频率变高,所以音调变高。答案:不变;升高点评:利用影响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因素,并结合生活实际即可加以区分。5.解析:B超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声波;不能点评:本题考查声波的特点,要知道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6.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Hz之间;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Hz的声波叫超声波。解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Hz之间;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Hz的声波叫超声波。答案:信息;频率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7.解析:本题有两种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因此,应从中找出相同点:①都是听距离较远地方的声音;②都是在空气这种介质中听不到,而通过绳子、土地这些介质能听到。进一步分析知,绳子和土地是固体,而空气是气体,因此,可提出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比在气体中好吗?由此可派生出声波在固体中传播时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等。答案:声波在固体中传播时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得远吗?(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同样可以)二、选择题8.解析:判断物体能否发声,关键是看它是否产生振动,不振动一定不会发声,关闭的收音机喇叭中没有电流通过,不会产生振动,所以不会发声。答案:C9.解析:记住决定声速、响度、音调和音色的决定因素,才能准确解题。决定传播的速度是传播的介质和温度。答案:D10.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点,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析:“请大家安静”中的“安静”指的是不发声或发声小,因此老师要求同学们是减少声音的响度。答案: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11.解析: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答案:B12.首先要明确题干中是通过哪种方法来减弱噪声的。然后再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减弱噪声的方法,两者相互对应,即可得到答案。解析:按照规定市中心禁止机动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在高噪声环境里工作的人员要戴上隔音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在医院病房里禁止大声讲话,防止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相同,故C选项符合题意;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与题干中的方法不同,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点评: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在接收处.关键是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对应起来,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1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Hz。频率高于Hz和低于20Hz的我们都听不到。解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Hz到Hz。答案:B点评:此题考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是一道基础题。14.解析:通过识图把音调、响度、音色和噪声结合在一起,能较好地考查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从图中看,甲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小是响度相同,四个图中甲的振幅最小,所以响度最小,丁由于振动不规则,所以属于噪声。答案:B15.物体振动的快慢叫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当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需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解析: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越难振动,振动得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音调的定义,利用实验进行验证,此实验属于基础性实验,比较容易,要学会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三、实验探究题16.解析:因为不同的地区实验的器材不同,现在物理测试同学们对实验的了解是通过实验情景(图片),结合图片信息和平时实验的器材进行分析,而不是让同学们死记实验目的。将注射器的活塞压到底,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口,这时注射器内几乎没有空气,再用力向外拉活塞,单位体积内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注射器管内相当于真空,这是验证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答案:小;空气17.(1)根据实验目的: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就要有测量时间和路程的器材;(2)为了能更准确的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时,乙同学立刻停止计时;(3)首先确定试验次数最少为3次,那么需要涉及的栏目就有路程、时间、速度、最后在涉及一个速度平均值的栏目即可。(4)由于实验存在误差,例如计时操作反应过慢,使得测量时间过长,从而造成误差,测量仪器不可能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解析:(1)因为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运动快慢涉及两个量,一个是运动的路程,一个是运动的时间,因此测量时间用停表(秒表、钟表);测量路程用卷尺。(2)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时,乙同学立刻停止计时,否则记录的时间较长,从而影响到实验效果,误差会更大;因此乙同学立刻停止计时;(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试验次数最少为3次,如下表。(4)由于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造成测量有误差的原因一般来说主要是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不同,在测量时即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眼睛也不可能估的非常正确;测量仪器不可能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答案:(1)停表(秒表、钟表);(2)立刻停止计时;(3)如下表:实验次数路程s/m时间t/s速度v/ms-1速度平均值v/ms-(4)计时操作反应误差(或测量路程的误差或停表的误差或卷尺本身的误差等)点评:此题不仅考查对实验数据表的设计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实验探究的基本技能。此题的难点在(3)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表格,以往的试题都是学生去填写表格,然后分析数据等,而此题是让学生自己涉及表格,这就要求学生考虑设计的试验次数、实验栏目等。18.本题用生活中的常见器材,探究了“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重点要把握能量的体现和响度的改变这两点在实验中的操作。解析:(1)有实验次数1中的数据:车速为80km/h时,多孔沥青路面噪声为78.5,普通沥青路面噪声为85.4,故可得出同一辆车在车速一定时,沥青路面孔越多,噪声越小,车速为km/h的桑塔纳轿车的噪声比车速为80km/h的噪声大,故可得出同一辆车在相同路面上行驶,车速越大,噪声越大;(2)此题为开放试题,无固定答案,只要合理即可。答案:(1)同一辆车在车速一定时,沥青路面孔越多,噪声越小;或同一辆车在相同路面上行驶,车速越大,噪声越大(2)可能是噪声传到小孔里,经过反射被吸收,所以孔越多噪声越小等合理答案。点评:对科学探究的考查从实际问题出发,重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