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市场 >> 滨州市率先提出创新打造首张全国体育公园
记者赵旭
8月17日上午,滨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文体生活专场。市体育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吴国华介绍了全市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和全民健身工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进展,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市体育局结合部门职责,以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为关键点,从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健身活动、健身指导及群众健身需求等方面发力突破,将提升群众满意度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持续推进。
加强政策引领,健身格局日益完善
市委、市政府对全民健身的重视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强力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体育惠民工程建设连续7年作为民生实事,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年,体育公园城市建设、农村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城市社区“便捷健身圈”、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均列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重大决策部署整体推进。
年初,市政府印发《滨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年)》,明确22个部门工作职责,促进各相关部门(单位)分工协作,推动全民健身重大政策落实落地。与市发改委联合印发《滨州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滨州市体育公园城市建设方案》,共同推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滨州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意见》和《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都已完成起草。这些文件的下发将有力推动滨州市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步增多,人民群众健身热情日益高涨。
加大全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力度,健身设施网络更加广泛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以《滨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年)》为总纲,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市级建成“两廊一中心”核心功能区,全市建成健身步道近公里,县级以上主城区建成“10分钟健身圈”,县镇村“三二一”工程全面建成并不断优化升级,市县镇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日益完善。今年,继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力度,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提质升级。
一是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结合,顺利启动新轮次农村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年,滨州市完成余行政村第一轮提档升级。今年3月,又启动新轮次农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计划到年底完成个行政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6月上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区(行政村)公共健身设施摸底调查,共计排查农村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处。经排查,存在超出保修期器材的村居1余处,大部分均能正常使用,存在破损器材的处,已全部列入年度提升计划优先更新。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余万元,完成农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处。
二是创新实施“便捷健身圈”建设。今年,滨州市创新实施“便捷健身圈”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10分钟健身圈”布局,盘活城市空闲用地、边角地、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增加开敞式健身设施及室内健身房。截至目前,全市在“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的基础上,投入余万元,完成全市主城区室外公共健身设施新建余处,建设“百姓健身屋”34处。
扩展群众健身运动城市空间,创新实施“体育公园城市”建设
滨州市体育局抢抓国家在“十四五”期间体育公园建设的重要契机,发挥滨州比较优势,率先提出创新打造首张“全国体育公园城市”名片。到年底,全市各县市区计划建成符合国家标准体育公园8处,中型体育公园8处,新建口袋公园不少于40处。为此,市体育局经积极向上对接,争取省体育彩票公益金补助万元,用于支持市本级新立河体育公园建设。与市发改委联合争取年中央预算内资金万元,用于支持滨城区秦台河体育公园建设。
市级的新立河公园先期在黄河十二路以南新立河西岸,完成1处平米体育公园示范段建设,建有篮球、足球、羽毛球、气排球、乒乓球等健身场地,全天候免费向市民开放,功能设置满足全年龄段健身需求。目前新立河体育公园智能健身步道、二代智能健身器材、儿童健身娱乐设施等其他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健身活动更加丰富,全民参与日益普及
以环滨州黄河风情带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滨州黄河风情带马拉松比赛为引领,以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农民运动会、企业家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六大赛事板块为支撑,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同时督导各县市区创新办赛形式,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样的原则,开展基层体育活动。适应疫情常态化,举办网络赛事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全年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将达项次,参与人数超百万。
提升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增强大众健康指导与支持保障
一是提升基层体育健身服务与保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计划今年完成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晋级。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技能培训,现已培训人,使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掌握智慧健身管理服务平台的器材报修功能,平时在开展健身指导的同时,肩负起健身器材巡查的重任。
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为群众监测身体各项机能、出具运动处方,全年监测样本量不少于0人,目前已监测群众余人。
二是加强互联网平台建设,实施“一键报修”“信息公开”。完善“滨州智慧健身管理服务平台”功能,实施健身器材扫码报修,年底前完成全市每个健身场地报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