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优势 >> 民生账单出炉威海经开区民生答卷绘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翻开经开区年“民生账单”,每一件民生实事的暖心变化,都见证着群众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
托起百姓健康梦
年,经开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群众医保领域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建制度、优服务,各项政策精准落地,惠民举措持续发力。
■医保服务亮点突出
“威你保”宣传发动经验全市推广,总体参保率全市领先;在全市率先编纂医保系统业务“教科书”——《医保业务经办流程汇编》《医保业务下沉经办事项办理流程汇编》,梳理业务多项,医保经办经验全市推广。
■社会保障温暖人心
年,为老弱孤残等特殊群体,以及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监测帮扶人口购买“威你保”共计人。全年累计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资金.2万元,为各类残疾人发放补助资金.12万元。“慈心一日捐”募集善款万元。
■稳岗就业保障有力
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开展就业培训服务工作。通过技能培训援助等多种有效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培训,请老师到工厂,送技术到车间,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96期,发放各类稳就业补贴0余万元。
通过线下线上“零工市场”,与16省35市县联合举办“走遍四海·职在威海——年山东威海网络招聘会”活动,实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全年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家企业的1.9万余条用工信息,共为企业解决各类用工余人,极大地缓解了企业人才、人力“引留两难”问题。
■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整合资源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相融合的医养康养、社区食堂、互联网智慧养老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年,各类居家养老服务累计投入近万元,为经开区60周岁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万余人次。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引入盛泉、日立、光华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狠抓西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年,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集膳食供应、健康管理、保健康复、精神慰藉、娱乐活动、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近获得优质养老服务。同时,建设城区全覆盖的15分钟养老服务网络,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
着力推进智慧养老服务落地,在泊于镇龙山湖社区率先建成全市首个智慧养老中心,总投资万元、建筑面积平方米,真正实现“智慧养老”。该中心采用嵌入式养老模式,按照“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的原则建设而成,在此基础上搭建“区块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连接家庭智能网关、人体生命体征、智慧终端,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提供7×24小时平安照护,辐射居民户、人,全年服务对象10余人次。年7月21日至8月2日,为期半个月的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班在威海召开,经开区龙山湖社区智慧养老中心是全市智慧化养老观摩亮点工程,经开区智慧化养老走在前列。
■开展“春风万家行动”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出动志愿者余人次,为人次困难残疾人和人次困难老年人开展助餐、助洁等服务。引导爱心企业为户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价值72万元。
卫生健康大发展
年,经开区坚持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疫情防控为重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做好卫生健康各项工作。
■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年,遴选1名骨干全科医生、3名村医参加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促进基层人才素质提升;推动“一线医务人员下基层”“卫生院大提升业务院长对口帮扶”等政策落实,引进威海市医疗集团专家挂职镇卫生院副院长,通过双向转诊制度,泊于医院转诊特殊检查及住院病人超过人次。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有序推进
依托众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管系统规范信息管理,已完成电子健康档案等50项功能开发与应用。截至目前,为城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份;为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指导服务;为名糖尿病患者、名高血压患者定期开展随访服务。重点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开区家庭医生已签约人,签约居民满意率91.47%;全年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场,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2万余本,人次接受健康教育。
■中医药适宜技术有效推广
组织经开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艾灸体验、艾灸礼包免费发放工作。年共采购中医惠民工程礼包6套,1—10月份免费体验人数人,免费体验人次人次,截至目前艾灸礼包已全部发放。
■计划生育政策落在实处
年,累计组织人次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办理一孩生育登记本,二孩生育登记本,三孩生育登记审批6次;累计为名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发放奖励扶助万元,为名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发放养老补助46万元,为名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发放特别扶助金万元。
筑牢群众文化阵地
年,经开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高质量推进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同时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以文化惠民工程托起群众幸福梦。
■强弱项补短板
自年4月起,经开区文化馆等公共文体场所全部对外开放,推出文化馆夜间开放措施,每日接待42支群众活动队伍,解决文艺队伍的活动场地问题。截至目前,共开展公益培训期,培训人次。为10个村居安装健身器材件,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不断提升。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年,经开区共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场次,群众参与20余万人次,组织场“送戏下乡”和场公益电影放映,覆盖全区79个村居,启动流动展览、展演活动,结合农家书屋开展红色主题阅读活动场,把文化大餐送到居民身边。
举办经开区广场舞大赛等大型户外文艺演出20场、大型展览13场、区级艺术类比赛3场,丰富群众生活。
创作建党百年文艺作品《百年长歌》《国旗的颜色》《七月中》3首红色歌曲;创作50万字红色长篇小说《海潮》,目前正式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创作完成微电影剧本《阳光》。
举办经开区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太极拳、健身气功、游泳、象棋、武术、篮球比赛。指导社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拔河、跳绳、象棋等趣味体育项目,共举办社区体育活动91场次,参与群众1.5万人次。
教育高品质服务供给
年,经开区不断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供给,实现了教育从促进公平到提升质量,从尊师重教到改革创新,一幅学有所教、亮点纷呈的教育画卷铺展开来,不断托起学子们成长成才、人生出彩的梦想之翼。
■持续优化办学条件
依托《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秉承“最好的建筑在学校”建设理念,加快推进10所中小学校、5所幼儿园建设。目前新港小学、蒿泊社区幼儿园、龙润国际幼儿园已投入使用,皇冠小学已完成改造,增加学位个。
为解决学生冬天洗手问题,经开区各学校“自筹资金”安装热水洗手设备,从试点到全面推广,半个月的时间,台设备全部安装到位,温暖了多名孩子。
投入0多万元,采购多媒体设备套,经开区教室覆盖率达%。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构建无边界教研培训体系。
■提升教育质量
深入开展海淀区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组织6所实验校开展“一校一现场”活动。在每年学生和青年教师大量增长的情况下,教学质量提升,稳居全市前列。
强化“双减”顶层设计,印发配套文件6个。推进“双减”政策落实,成立16个督学组、14个督导组,周末节假日对经开区所培训机构进行全覆盖、多轮次检查。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92%,提前完成既定目标。
开展全覆盖、多路径、多形式家校沟通,入户遍访39余家、重点访0余户、专项访多个家庭,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
探索幼小双向衔接“四条路径”,成立6个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初步实现四条路径并行、典型带动全面的良好局面。
■教师队伍焕发新活力
以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课程团队“四名工程”为总抓手,构建教师梯次发展体系,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对年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一年期满教学基本功考核、年入职教师进行三年期满课堂教学赛课活动,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激活乡村振兴“密钥”
年,经开区以“建设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聚焦样板片区提档升级
大力发展无花果特色产业,重点抓好邵家庄、沙龙王等1.2万亩无花果采摘园提档升级,改良无花果新品种10个,亩产提升50%。确定“10+6+1”产业发展规划,17个产业项目全部落地开工,完成投资3.1亿元。红印海洋生物制品综合加工园建成投产,年产值达到1亿元;“天然乡村农产品全产业链平台”为沙龙王村销售农产品万元,村集体增收万元。依托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举办无花果文化旅游月等活动,接待游客万人次,带动增收1.2亿元以上。
■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建社会化服务组织5家,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打造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1个。立足中韩自贸区优势,24家企业与周边村居签订村企结对协议,开展劳务输出、帮扶配套等业务合作,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半数达到50万元以上。
■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投资0余万元,实施农村公路路网延伸2.2公里、路面改善11.4公里、村道三级及以上安保工程50公里,完成1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90%的村居达到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长效机制“4+N”村庄标准,大幅提升乡村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
■美丽乡村建设提标扩面
坚持规划先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省级清洁村庄覆盖率40%,市级清洁村庄保持全覆盖,创建美丽乡村省级村1个、市级村4个,实现美丽乡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点状开花、统筹带动”作用。倡导文明清洁生活方式,以“美丽庭院”助村居环境提升,建成精致农家示范户户、精品户户,打造示范村7个、特色庭院5个,引领庭院“小美”助推村庄“大美”。(Hi威海客户端记者杨慧通讯员许秀丽马亮钟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