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前景 >> 徐州蹦床场馆不再监管真空管理指导意见
要说时下最受欢迎的网红娱乐项目,蹦床一定榜上有名可是蹦床好玩却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在全国范围内蹦床场馆则一直处于“监管真空”尴尬境地。日前,徐州市体育局出台《徐州市蹦床场馆安全运营防护管理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让蹦床场馆监管有章可循。
《指导意见》在哪些范围适用?
适用于提供健身活动及以体育体验为目的经营的蹦床场所,不适用于以蹦床项目从事体育活动以外的娱乐项目场所。
《指导意见》的依据来源于哪里?
·依据《GB.2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23部分蹦床场所的国家标准。
·中国蹦床技巧协会发布的《开展大众蹦床运动的基本标准与要求(试行)》文件。
·室内蹦床场所空气符合GB/T的要求,环境卫生符合GB的要求。
在徐州市开蹦床馆有什么经营要求?
场地设置:
·安全高度,蹦床网面上方应有不小于5m的安全高度。
·安全距离,每张蹦床四周应有不小于2m的,安全区域内不应有障碍物。
·良好照明,应配有性能良好的照明设备,亮度不应小于LX,光线应充足、均匀,不应直接刺眼,不应有阳光直射照射。
·保护措施,采用木质地板或软化保护措施,开放式蹦床四周1m内应铺设不低于15cm厚的海绵保护垫。
·器材放置,器材放置应牢固可靠、平稳安全。
设备设施:
·质量过关。蹦床器材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应附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产品使用说明书。
·设置监控。应有全方位无死角的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并设置广播设施。
人员配备:
·技术指导。场所开放时应有不少于1名蹦床技术指导人员,并在醒目位置公示蹦床技术指导人员名录及照片。
·保护人员。选择使用开放式蹦床时,每张蹦床必须安排1名蹦床保护员,以保证消费者安全。
·相关资质。蹦床技术指导人员应持有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蹦床保护员应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公告标识:
·安全须知。应在入场前醒目位置设有“蹦床活动人员须知”,对涉及安全的事项和特殊要求做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进场前要尽到风险告知义务,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要提前告知。
·安全警示。在蹦床场所的醒目位置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说明。
管理体系:
·安全制度。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安全管理与救护制度、设备设施维护制度,以及卫生环境管理等制度。
·应急预案。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必要的应急演练。
·防护用品。应备有必要的急救药品、护颈套,担架等,出现意外应采取急救措施。做好必要的防护。
·保护设施。使用开放式蹦床时,蹦床保护员应配备海绵保护垫,对消费者实施即时保护。海绵保护垫的尺寸应不小于1m×1.5m×0.1m。设施设备维护。
·安全检查。应落实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对损毁的弹簧、网面、框架、保护垫、护网等器件和设施应随时进行更换,保证器材的安全使用。
·佩戴标识。蹦床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应佩戴明显标识。
·出口通畅。紧急疏散通道和出口应有标识并保持畅通。
·购买保险。蹦床经营者需购买公众责任险,并尽可能为活动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加强防疫。在疫情防控期间,需对场馆内的工作人员和锻炼人员进行体温筛查,并保存体温筛查记录。
徐州市蹦床馆应做好哪些保障措施?
·落实责任。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各蹦床经营场馆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负有全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对经营活动负有指导责任。
·监管检查。从事蹦床活动的单位原则上要到属地体育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县级体育主管部门要对经营活动进行业务指导,并不定期的上门服务。
·宣传培训。经营单位要做好安全宣传工作,让每个员工都具有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人员的技术校训,掌握基本的从业技能,并做好突发应急事件处置培训,使每个员工熟悉突出事件的处置办法。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上述技术指导人员、保护员和管理人员必须保证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良好方可进场工作。在进入场地前接受酒精测试。测试标准为,体内血液的酒精量不得高于10mg/ml。测试高出者则禁止参与大众蹦床相关工作。
“网红”蹦床场所有了“紧箍咒”,今后想“浑水摸鱼”没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