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华网年,一场奥运会将中国带入了全民体育狂欢,国内各类体育品牌乘势疯狂扩张。仿佛在一夜之间,中国的大街小巷就被体育品牌门店占领。然而,当国民的热情消散,积压的库存将整个体育用品行业都拖入了萧瑟的寒冬。之后数年,不少中小体育品牌相继破产倒闭。至今日,幸存者不过安踏体育(-HK)、李宁、度和特步国际寥寥四家。安踏:坚持“多元化”战略幸存的四家不约而同的走上了批发转零售、开拓电商渠道的道路,但对于旗下品牌数量却逐渐产生不同的看法。以安踏为代表的品牌认为旗下品牌数量应如韩信点兵,讲究多多益善,采用的是“多元化”战略;而李宁却一心专注主品牌,要做战略收缩。从年上半年的业绩看,安踏遥遥领先,位列四品牌之首。仔细研读安踏财报,还会发现近几年来安踏主品牌营收增长并不明显,反倒是年收购的斐乐表现突出,今年的增速更是超过了85%!当切实可感的利益作为正向激励,安踏也日益坚定了多元化的战略。年以来,安踏已经先后收购了英国运动品牌Sprandi;合资经营Descente业务;以及收购儿童时尚用品品牌Kingkow等。事实上,安踏仍在不断寻求自身业务版图的扩张。据安踏体育9月12日公告,其已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方源资本向芬兰体育用品公司Amer提出初步收购意向。中国财团有意按每股40欧元的价格,以现金方式收购Amer全部股权,涉资金额约为46.6亿欧元,约合港币.9亿!高溢价收购Amer究竟值不值?据中证网报道,Amer9月11日股价一度暴涨至37.5欧元,股价位于35.87欧元(涨幅24.59%)时被停牌,目前市值约为41.7亿欧元。毫无疑问,此笔收购若成功绝对是高溢价!既如此,第一个问题来了!Amer究竟值不值这个价?相关资料显示,Amer成立于年,年首次进军体育用品,年在纳斯达克北欧市场上市。如今,Amer已成为世界顶级的体育器材品牌管理公司,旗下品牌管理产品线覆盖网球、羽毛球、高尔夫、高山滑雪、越野滑雪、滑板、健身器材及潜水等多种运动项目,是少有的全天候全方位运动器械品牌管理公司。其在中国运营的主要品牌有高端户外及冬季运动品牌Salomon萨洛蒙、网羽运动第一品牌Wilson威尔胜、健身器材品牌Precor必确、腕上运动测量装备品牌Suunto颂拓。上述品牌虽然大众知名度不高,胜在于细分领域拥有忠实用户,因此颇具价值。不过中国有个成语,说的是南橘北枳。Amer若真的被安踏收入囊中,能不能保持以往成绩甚至更进一步为安踏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呢?虽然有斐乐成功的先例在前,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斐乐在安踏手里用了近10年(安踏年收购斐乐)才做到如今的业绩。Amer:安踏的下一个营收增长点话虽如此,财华社对于安踏收购Amer的前景仍然持乐观态度。原因有三:一是Amer不同于斐乐,斐乐年被出售给安踏时正值低谷,门店总数为两位数;而Amer近5年营收处于增长状态,不然安踏也不会给出这么高的收购价。二是安踏收购斐乐时,多元化战略才刚刚露出苗头,安踏基本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而如今安踏旗下已有数个品牌,在资源分配平衡和日常运营管理上较之前更为成熟。更何况,安踏现有品牌中Descente迪桑特同样主打滑雪产品,同Amer旗下Salomon萨洛蒙可形成良好协同效应。即使初期存在同业竞争的可能,但毕竟两个品牌都归属安踏,内部协调也比外部磋商来的容易。三来,安踏挑选了一个恰当的收购时机——年北京冬奥会临近之际。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年奥运带动了体育用品如服饰产品等的销售;年冬奥会同样也是中国首次举办冬奥会,从重要性和历史意义看两次运动会不分伯仲,据此判断年冬奥会也有很大概率引发国人的冬季体育产品消费。据悉,安踏对Amer的收购最快也要在年底才能完成。接手Amer后,安踏仍有足够的时间对新收购品牌进行配置规划,迎接年冬奥会的来临。即使撇开以上,上文提到安踏拟收购Amer全部股权,而不是仅收购Amer在华业务。这意味着Amer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也将成为安踏旗下业务,这样一来安踏的海外布局也必将更加完整。别的不说,借力Amer的海外营销渠道实现安踏旗下其他品牌的全球范围内更广阔面积的覆盖,就是一大笔可观回报!作者:熊思怡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