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介绍 >> 这所小学的课间花样百出,一不小心火
01
有序、有趣、有效
课间实行错时带出,
杜绝了因学生数量多
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为力求省时高效,
学校将阳光体育大课间
活动场地分为三大板块,
各区域班级轮流值日,
摆放所需器材。
活动前10分钟,
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摆好器材,
每次活动完由值日班级负责收还器材,
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遵循“有序、有趣、有效”的原则,
以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导向,
学校创出了“集体展示+自选项目”的
“放养式”大课间活动模式。
由于各活动区域项目不同,
同一水平的各个班级,
练习内容定期轮换,
以此保证每名学生
每学年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
02
一、二年级更注重趣味性
折返跑,广播操,
6分钟的集体活动一结束,
孩子们便开启了一段
属于自己的趣味“运动旅程”。
学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
提供了不同的选项,
如一、二年级更加注重趣味性,
包括跳长绳、趣味敏捷梯、
轮胎系列游戏等。
趣味敏捷梯接近
传统游戏跳房子的升级版,
通过让学生自主创新不同的玩法,
将趣味性、娱乐性等元素融入其中,
既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又有针对性地锻炼了他们的体能。
轮胎系列游戏,
即利用废旧轮胎设计体育活动,
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
注重体育学科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
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快乐。
03
自主创编各种玩法
三四年级的孩子们正在玩的是“绳梯”,在自主创编各种玩法的过程中,可以发展他们的反应能力、协调性、灵敏性、爆发力等,增加神经系统对速度的记忆,提高应急反应力。释放压力,放飞自我,增强体质......04
学生拥有充足的运动时间
这样时长为35分钟的大课间,上午下午各一次,另外还有下午两节课后的课外自由活动时间,充分保障了学生拥有充足的运动时间。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魏海政通讯员张桂玲图片
郭兆红视频
魏海政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