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

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4/29 17:06:13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贾鹏锋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今年9月30日,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以及年全省残疾人保障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落实《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省政府残工委副主任、省残联理事长潘宏峰先生,向大家介绍《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有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许世彬先生,省政府残工委副主任、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张伟先生,省人社厅副厅长黄明先生,省政府残工委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占东先生,他们将一并回答记者提问,请媒体给予充分的   贯彻国家残疾人权益保护政策,落实残疾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制度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能,“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履行兜底保障职责,全面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不断加强精准管理服务水平,做到应补尽补。“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发放“两项补贴”25.94亿元,每年惠及近60万人次。进一步完善兜底保障政策,对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收入豁免”和“单人保障”;对低保家庭中的重残人员、一户多残的残疾成员、老残一体人员在正常补助的基础上,给予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50%的重点保障;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的残疾人低保家庭实行继续保障24个月的“渐退政策”。截至年底,全省城乡低保对象96.03万人,其中,困难残疾人30.04万人,占保障人数的31.3%,纳入重点保障对象的重度残疾人15.87万人,占低保对象中残疾人数的52.83%,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

二是构建残疾人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在敦化、大安等地开展困难残疾人照护服务试点,通过集中照护、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等方式为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服务。投入万元,在17个县、市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探索形成了“社区康复、转介实践、社会就业”的服务模式,促进精神障碍者回归和融入社会。加强流浪乞讨残疾人救助和孤残儿童集中供养,“十三五”期间,全省共救助流浪乞讨残疾人多人次,占全省救助总量的35%,全省18所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残儿童人,分散供养人,有效保障了他们的生存权益。

三是发挥行业管理职能,有序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实施“福康工程”项目,脱贫攻坚期间,为8个国家级贫困县多名残疾人配发康复辅助器具。省民政厅投入万元,支持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吉林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城市,长春市、通化市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单位,省假肢康复中心建立了省级康复辅助器具洗消中心,通过这些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扩大租赁服务范围积累了经验。

下一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吉林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加强与各级残联组织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立足职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民生兜底保障。做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建立健全“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实施“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的跨省通办,不断提升精准管理水平。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和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水平;加强流浪乞讨残疾人救助寻亲和孤残儿童基本生活保障。

三是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加强对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试点地区的指导,提升服务能力,确保试点取得实效;加快推进省假肢康复中心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与国内国际先进企业合作,提升我省康复辅具人才队伍和技术服务水平。

央广网:“十四五”期间,为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更好的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我省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省人社厅副厅长黄明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力扶持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全省各级人社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三五”期间,我们始终关心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5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