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发展 >> 2018年重庆经济表现如何这份报告给出了
今年以来,在对外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对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平稳运行态势。与此同时,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增多。年重庆经济情况如何,中国宏观经济呈现了哪些趋势?一起来看。
近日,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年重庆经济景气报告。报告指出,年以来,在国际国内环境错综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背景下,重庆经济景气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平稳,但稳中承压。
产业动能转换持续推进
报告显示,年以来,重庆聚焦“高质量发展、供给侧改革、智能化引领”,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增长,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稳中承压,景气指数运行在适度区间偏低位置。前三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6.3%,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
同时,全市着眼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产品实现较快增长,但重点支柱产业表现不一。
前三季度,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8.1%、11.3%、14.1%和6.2%,规上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和物联网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5.7%、88.3%和17.0%,数字新经济表现出良好势头。
消费品产业增加值增速止跌回升,同比增长0.8%。但汽车产业在市场需求低迷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增加值下降11.6%。
需求动力结构保持稳定
报告指出,前三季度,重庆投资有所回升,消费增长放缓,进出口稳定运行,需求动力结构保持稳定,投资、消费和区域净流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49.6%、0.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
服务消费、体验消费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带动改善型消费增长加快,金银珠宝、体育及娱乐用品、通讯器材等消费同比增速分别达15.7%、14.7%、26.9%;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8.6%;网络消费及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线上企业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7.4%;农村消费持续快于城镇,乡村社零总额同比增长11.8%。外贸进出口完成亿元,增长13.9%;其中出口完成.1亿元,进口完成.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0%。
摄影
吴梦
此外,全市区域经济各具特色,提质增效亮点增多。主城片区开放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渝西片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加快发展。渝东北、渝东南片区生态经济、乡村振兴、民俗旅游,绿色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全市对外合作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日趋活跃。年以来,重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带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促进全市吸引外资能力持续增强。前三季度,全市外商直接投资22.1亿美元,同比增长8.1%;对外投资新增合同额28.7亿美元,主要投向汽车制造、信息产业等领域。
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报告指出,前三季度,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企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亿元,同比增长0.8%。1—8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5%,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总体而言,重庆经济景气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平稳但稳中承压。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稳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工业稳定运行压力较大,投资增量接续动力不足,消费增长面临多重制约;
二是创新环境营造和创新政策保障的竞争力不足,创新人才、公益性创新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依然短缺;
三是中美经贸关系可能影响外贸外资稳定增长,并对全市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带来挑战;
四是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和要素成本上涨双重压力,诸多不确定性影响企业预期。
延伸阅读
经济学人四季度调查:预判年经济增速为6.5%
12月12日,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期刊《ChinaEconomist》发布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判年全年经济增速为6.5%。预期呈下滑的态势,此前三个季度的预判数值分别为6.7%、6.6%、6.6%。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6.5%左右。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稳就业”被列为下半年要重点做好的”六稳工作之首。
12月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表示,年以来,就业工作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中美经贸摩擦会对中国经济带来直接和间接影响,从而波及就业领域。
报告指出,61.1%的经济学人认为社会就业形势与去年同期相比会变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钢对此分析称:“虽多数经济学人认为就业形势与去年同期相比会变差,但今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的就业指数为43,比三季度调查上升3个点,说明就业形势总体是稳定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上月和上年同月均持平。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发展预期目标,提出“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的目标”。
报告数据显示,四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物价指数为,比三季度下降20个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CPI、PPI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其中,PPI环比涨幅六个月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下滑。
李钢表示:“的物价指数代表物价还是有较大上涨压力,但相比上季度,上涨压力在减少。其中包含多方面原因,最重要的是供给侧方面去产能力度有所减小。同时进入冬季,北方许多工程建设处于停工状态,因此需求端对工业品的需求也在减少。”
对于未来经济的走势,报告预判经济运行总体平稳。16%的经济学人认为经济增速会同比上升,53%的经济学人认为经济增速会同比下降。四季度中国经济学人经济景气指数为61,比上季度下降2个点。
同日上午,在央视财经论坛上,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对年的中国经济增速做出预测,“关于中国下一步经济的增长,下一年我们的预期是相对低一点的,因为这要取决于下一年中国同美国的贸易摩擦走向如何,所以下一年我们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大概在6.2%左右”。
而对于世界银行的预测,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过去几年,世界银行对中国经济的预测一直相对保守,李稻葵表示,明年整个全年的经济增速应该会在6.0%到6.5%之间,可能接近6.5%。
李稻葵分析指出,金融领域今年的变化比较大,资金很紧张,而今年的金融收得太快,结构调整不到位,所以大量的资金现在是去了地方政府补贴了隐形债务,这个大概占了15%整个银行的新增贷款,实体经济尤其中小企业马上感到了压力,好在三季度的中间10月底政策已经调整了,预计明年会有非常大的改善。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年GDP增速继续回落,预计全年增速为6.4%,走势为前低后高。国内风险继续暴露以及出口下滑进一步加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半年随着政策进一步调整的积极效应逐步释放,GDP增速有望触底回稳。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报告预计:今年中国实际GDP增速6.6%明年6.3%
11月24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刘元春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改革开放新征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预测,年中国宏观经济在“稳中有变”中呈现“持续回缓”的态势。预计全年实际GDP增速为6.6%,较年回落0.3个百分点,基本实现政府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同时,由于GDP平减指数降至3.1%,名义GDP增速为9.8%,较年回落1.4个百分点。
报告还预计,年实际GDP增速为6.3%,全年投资增速为5.9%,消费增速为9%,出口增速为6.1%,进口增速为16.1%,贸易顺差为亿美元。随着内外供需平衡的进一步调整,明年价格水平总体保持较为温和的状态,预计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4%,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3.4%,GDP平减指数涨幅为2.8%。
报告认为,年必定成为中国摆脱新常态低迷期、走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关键年。世界经济结构与秩序的裂变期、中国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期、深层次问题的累积释放期,决定了明年经济运行的模式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今年三季度以来“六稳政策”(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出台和落实,将在短期有效对冲明年经济下行压力。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一轮改革开放高潮的掀起,决定了明年市场信心将得到有效逆转,宏观经济下行的幅度可能比很多市场主体预期的要好。
刘元春建议,必须清楚认识中国经济的历史方位和国际方位,防止出现战略性的误判以及随之而来的工具选择错误。基础性、全局性改革依然是解决目前结构转型时期各类深层次问题的关键。要在中期规划和设计新一轮基础性、引领性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全面总结3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就和经验,果断推出第二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刘元春还强调,在储蓄率持续下滑的新时期,“稳消费”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远大于“稳投资”。年基建投资增速不宜超过6%。“稳金融”应当以“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不宜过度定义。
来源:综合重庆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