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发展 >> 万字干货又来啦去年我就栽在了这45个概
备考到这个阶段,相信对大部分概念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将一些概念进行分类盘点,一方面有助于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查缺补漏,将相关概念一网打尽。
有的学校每年都会出一道关于“xx传播”的考题,去年没准备全的小编当场哭晕在考场上,现场编答案也是没谁了!
为了帮助大家备考更加充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些关于“xx新闻”“xx传播”的45个概念,在考场上考到哪个都不慌!
一、xx新闻
1.建设性新闻
“建设性新闻”的概念始现于年的丹麦。目前,凯瑟琳·吉伦斯泰德对建设性新闻的定义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可,即建设性新闻被定义为将积极心理学方法应用到新闻生产过程,以创造有吸引力的报道,同时忠于新闻的核心功能。
建设性新闻在报道中不仅揭露社会问题,同时添加解决方案,寻找可借鉴的经验,并用可信数据证实方案的可行性。报道中的“冲突性”不在于突出人与政策、政府之间的矛盾,而在于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
在建设性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向公众广泛询问、征求意见,与公众合作以获取不同的视角和信息,并通过报道搭建社会治理方面上传下达的舆情通道,进而促进交流、和谐。
2.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指运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通过数据抓取、挖掘、统计、分析等生成、推出的一种新型新闻报道方式。其生产流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聚焦——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
数据新闻不指具体的新闻类别,而是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数据自身并不具有新闻价值,记者在大量的数据资料中发现新闻线索并进行加工才能赋予数据新闻价值。数据新闻的存在不是万能的,它受到来自自身和外部局限性的影响,如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等。
3.可视化新闻
可视化新闻是以客观数据为分析基础、以有用信息为价值核心、以可视化工具为传播载体、以信息传递为终极目标的跨媒体的新闻传播形式。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图片、全景图、图表以及视频等。可视化新闻具有4个特征:信息量大、传播高速、形式多样、价值凸显。
4.精确性新闻
精确性新闻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传统的新闻报道技巧相融合,是一种量化的深度报道模式之一。
在媒体竞争的背景下,读者对于新闻报道可信度危机的增加,精确新闻应运而生,民意调查、内容分析、实地实验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新闻权威性、可信度得到提高,同时报道结论通过图表数据理性分析,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加准确,能够客观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精确新闻更能以深度报道的面目出现,用数据说话,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新闻事件、新闻事实。
5.解释性新闻
侧重于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的报道。解释性新闻的重点放在why(为什么)与how(如何)上,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向读者说明来龙去脉,并着眼于揭示新闻事件的含义及与其他事件的关系,还包括对事件发展趋势的展望等等。
解释性新闻的题材多为重大的社会、政治或国际问题,经常运用大量背景材料,夹叙夹议的手法和场景、对话、轶事、描述的穿插。要求记者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知识面和敏锐的判断力。
6.算法新闻
算法新闻是运用智能算法工具自动生产新闻并实现商业化运营的过程、方法或系统,它包括信息采集、储存、写作、编辑、展示、数据分析及营销等业务的自动化实现。
它具体包含了新闻编写、算法推荐、新闻平台的聚合分发等流程,它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一种自动化新闻生产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一套适用于新闻生产流程的算法机制,也就是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比重被前所未有地强化
7.假新闻
通过大众媒介传播的与事实不符的新闻。新闻史有多远,假新闻就能追溯多远。假新闻泛滥已经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一大顽疾,借助社交网络平台病毒式传播,假新闻泛滥已成为全球公害。
大量假新闻背后都存在明确的政治与经济目的,它们操纵公众舆论,传播歧视言论,散播仇恨与固化偏见,制造群体对立,干预大选,到处煽风点火,不仅频频引发社会暴力行为,加剧政治极化,恶化政治生态,而且制造国际危机。
8.洋葱新闻
“洋葱新闻”原指美国一家提供讽刺新闻的组织,它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加工杜撰假新闻。这些假新闻模仿了传统新闻的写作特点,用夸张的想象、讽刺的手法表达对世界的另类观感。
取名为“洋葱”,意喻一个事件包含多个层面,要一层层地剥下去,深入观察方能见其本质。近年来,“洋葱新闻”逐渐成为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加工杜撰的假新闻的代名词。
9.VR新闻/沉浸式新闻
VR新闻也被称作“沉浸式新闻(immersivejournalism)”,是一种新闻制作形式,使用户用第一人称体验新闻报道和纪录片中描述的事件或情形。通过相应设备的反馈,用户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使用体验,甚至感知新闻现场的感觉和情感。
VR新闻的形成应满足三个核心要素:交互性、沉浸性、现场感。
交互性是受众与虚拟环境中物体的感官和心理上的交流和反馈;
沉浸性是指使虚拟环境如何“包围”受众,让其全身心地沉浸其中;
现场感是如何为受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知觉感。
虚拟环境中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的交互性越强,VR新闻带给受众的沉浸性和现场感也越强。VR新闻的诞生是革命性的,其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带给受众前所未有的全面沉浸的新闻体验,创造了新的新闻消费模式,受众探索挖掘新闻信息的自主性增强,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特征。
10.Vlog新闻
Vlog新闻中,记者不仅仅是报道者,也变成参与者。记者手持拍摄器材、以第一人称“我”与镜头展开对话,形成人际传播的假象。记者的语言、表情、动作等都成为信息,从而产出具有强烈个人化叙事风格的新闻。
Vlog新闻的根本理念是带领用户在最重要的时间点进入最核心的新闻现场,经历新闻事实的发展。所以,Vlog新闻采用顺叙,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事件真相。
11.机器新闻
机器新闻是指采用基于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算法和装置(即“新闻机器”),进行新闻素材的汇聚、新闻内容的编写、新闻图表的生成、新闻条目的发布与动态更新等智能化、自动化处理的技术与应用模式。
年3月18日,《洛杉矶时报》的地震新闻自动生成系统Quakebot首开机器新闻的先河。年9月10日,腾讯发布中国首条“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8月CPI同比上涨2.0%创12个月新高》。此后,新华社立即跟进,于当年11月7日推出“快笔小新”机器新闻生产系统。该系统能够从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四个环节,快速完成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的自动撰写。
12.逆转新闻
逆转新闻这个词首先出现在年底新华网《盘点十大逆转新闻》一文中,因该文的广泛转载、传播为人所熟知。逆转新闻作为一种新闻传播现象早已有之。逆转新闻,或称反转新闻、新闻反转剧,又称新闻乌龙事件,是指最初报道的新闻向相反的方向转变,随着新闻报道的不断深入,事实真相被更加客观全面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受众立场急剧逆转,并表现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态度。
逆转新闻通常伴随着舆论的冲突与变化,会对正常的传播秩序造成干扰。但就其发展的全过程来看,逆转新闻会趋向于舆论的统一、内容的真实、秩序的稳定。基于传播效果层面的意义来看,逆转新闻是新闻内容的真实化、网络舆论的趋同化和传播秩序的正常化过程。
13.烂尾新闻
“‘烂尾新闻’是指媒体对一些事件的报道,开始时声势很大,但最终对事件的发展结果却不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