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市场 >> 知青岁月追梦成真,人生无悔用三只眼
追梦成真,人生无悔
作者:张曼玲
引言:
我于年报名到新疆,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师八十三团工作了十八年,期间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十四年。后来我去南京教育学院脱产进修,年我调至江苏省县级党校,从事党员干部脱产进修和函授教学工作十四年,直至退休。退休回沪后,我又应聘到上海建峰学院附中,任高中数学老师兼年级组长;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任系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做系里专职行政党务工作,直至年第二次离岗退休。如今我在社区参加党支部、居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还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学习,退而不休,生活得挺充实。
第一章启蒙教育
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上海解放时,我还未满两岁。一九五三年的暑假,我的父亲就張罗我上小学的事,按照要求我不够上学的年龄,但父亲根据我的情况认为能够上学了。当时公办学校都要带户口簿看小孩年龄报名,父亲知道我报不上名,于是计划来一个“曲线上公办学校”,先上民办学校后转公办学校。当时上民办学校人少,报名不大讲究年龄。那天我跟着父亲到民办小学(德沪民办学校)见到报名的老师,老师问:“你多大了,属什么?”,我脱口而出“我属猫的”。
惹得在场所有的老师哄堂大笑,我还说是属猫的。老师看我一本正经,再问些语文,数学的简单问题,我就算报上名了。那时我还不到六周岁,就因为我说属十二生肖以外的“猫”,蒙混过关了。其实“属猫”也还是有来源的,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最喜欢吃鱼,所以爷爷奶奶总是说我属猫的,小孩子把大人的话当真,这属“猫”的玩笑,在我报名上学的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常要知道我本来生得矮小,加上年龄不够,上小学一年级我是排队第一个,座位第一排,是最小的小女生。就是这样一个小女生,一学期下来竟然成绩优秀,得了一张大奖状。我记得清清楚楚,发奖那天,我上台领奖状,是老师抱着我向学生和家长介绍我的。从此聪明,学习成绩好赞扬声一直伴随着我的学生时代,也就是上学的第一学期我的学习优秀成绩来得太快,太早太轻松,滋长了我骨子里的傲气和不服输的性格,我读小学三年级便转入家附近的公办小学直至毕业。
第二章初中岁月
我于年7月小学毕业考进宜川中学,步入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十三、四、五岁的少年,很多方面有可塑性,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的初级阶段。我进入初中,年龄小,思想也很单纯,基本上是一张白纸,所幸宜川中学这所年轻的学校在我这张白纸上绘下了美丽的,影响我一生的图画。
我们是宜川中学第三届毕学生,当我们上初一时宜川中学什么都是崭新的,教学楼、食堂、操场,体育活动器材都是当年最新最好的。上音乐课的音乐教室里的钢琴又大又新,非常气派,墙上贴着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大幅照片,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教室宽大明亮,标准化的苏联式课桌,桌面是倾斜的是其它老学校不曾见过的。课桌椅排的整整齐齐,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这些都是过硬的硬件。我们的老师也是很棒的,年轻老师占一半多,都是高等学校刚毕业的,没有家庭牵挂,教书育人一门心思,特别负责。
我们的班主任曾老师只比我们大五、六岁,连女朋友都没有,全身心扑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上。我们上晚自习,每天看到曾老师也在,可能是住在学校,班里什么事他都亲力亲为指导学生去做。曾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老师,初一时,我们还没开外语课,他教我们音乐和图画课,我们的眼里他就是音乐家和画家。我们喜欢到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坐在长椅上唱歌,曾老师在前面弹着那豪华的大钢琴伴奏,真是太幸福,太美了。初一期末成绩单我的图画、音乐都是5分,这都归功于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魅力。初二开外语课,班主任曾老师跟班又教俄语,我的俄语成绩又是全5分,那时打下的扎实基础,使我后来评中高级职称时,考俄语也能高分过关。
除了学习各科知识,我的许多好习惯也是在宜川中学上初中时养成的。当时宜川中学各项工作都抓得很紧,很规范。校园环境美,教室整洁明亮,我们都很爱护。班级管理在老师指导下,一切都井然有序,一丝不苟。每天教室打扫,轮流值日,学校每天放学后组织卫生检查,每间教室打分,每天检查结果评比,我们班级最好,卫生奖状红旗都在我们班级长驻。曾老师的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学生工作的方法,管理班级的艺术,包括为人处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后来我当老师教书育人方面取得的成绩,都得益于初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曾老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我终身不忘师恩,到现在还与老师保持联系。
第三章高中阶段
一九六二年我初中毕业,考取了上海师范学院附中。当时中考录取率很低,我们班许多同学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像我一样能考上高中或中专的全班同学中不到一半。
师院附中与师院校园连在一起,而且很多场所是通用的,我们可以随便进大学的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地、教学楼等。那时师院有“花园大学”之称,在上海市高校中闻名。学校经常承办各项活动,如:高校文艺会演、运动会等等。几乎每月都有一、二次,我们会千方百计去观看。记得曾看过第三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来师院的表演赛,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许多中外优秀运动员参加比赛,给我留下印象很深。还有一段时间上影厂到师院里来拍《年青一代》的电影,摄影场地在师院的东部礼堂周边,离我们教室不远,一下课我就跑去看拍电影,演员达式常、杨在葆、朱曼芳,那时才崭露头角,我们十分羡慕崇拜。
高一上学期班里同学多数课余时间用在逛校园,做自己想做的事上。我仍以学习为重,上课专心听讲,下课及时复习功课,按时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转眼就要期中考试了,大家才回过神来,于是临时抱佛脚,突击了一番。记得期中考试公布成绩的那周班会,老师总结点评,我的成绩在全班属最好的。班主任老师让我介绍学习经验,我站起来涨红了脸说了几句:“上课45分钟专心听老师讲课,一定要全神贯注,下课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巩固,独立思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成绩就会好的。”
我们是师院附中65届,年7月参加高考,上海7月的天气很热,教室里只能用盆子放入冰块降温。那时没有一个家长会送考,也没有班主任老师跟着关心,每个同学自我安排,考好考坏也很少议论,没有什么情绪变化起伏。三天六门考试,我考得很顺利,记得物理那一场考试,试卷我做得很快,题目全部做完,离结束还有半小时。我强压着心里的兴奋点,心想物理考卷真简单,于是比平时更耐心地检查一遍,还剩10分钟,就想提前交卷。监考老师说时间未到再认真看看检查一下,我只好等候结束铃声,是第一个交卷。
高考结束,同学们先是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个月左右,然后就有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65年以前的高考是不公开考生的考分的,更不会查分。高考落榜果然如我所料,这是当时录取政审政策决定。我的班主任也知道会有这个结果,他在高考之前家访,曾经说过:“这个学生很可惜,如果不是因为出身,肯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我没消沉,心理暗下决心,做什么事也不能落人后,不能上高校,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提高文化水平。
第四章短暂的社会青年生活
一九六五年九月底,我的学生档案转到了我家所在的宜川街道,我便成了一名社会青年,必需参加街道、居委组织的各项活动。我初到居委会开会,学习,一点也不习惯,原来是上海市重点中学成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一下子变成什么也不是的社会青年,心里落差太大,我为自己定下目标,在居委会表现要积极,发挥自己的长处多为居委做工作,争取早些就业。
当年上海就业机会很少,我抱着希望去努力争龋转眼到了一九六六年的初春,街道里组织社会青年去崇明农场劳动锻炼,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很快就去了崇明红星农场劳动去了。上高中时,每年都会到郊区参加“三秋”劳动一周,所以干农活我不算外行,锄头、铁塔用起来也蛮像回事。崇明是远郊,我们吃、住在农场集体宿舍,年青人在一起很活跃。在崇明约三个月左右,这期间我没有放松高中文化课的复习,准备还参加年7月的高考,每天早晨如果是晴天我都会到柴垛后面捧着书学习,下雨天就在室内温习,不想离开学校就远离书本,有机会一定要再深造,这是我一直坚守的信念。大约到了年的5月份,在崇明红星农场的大礼堂里召开了大型会议,内容是动员上海青年支援新疆建设。
我们几个高中毕业的社会青年商量准备一起报名去新疆,也可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工作。我想好了就找干部报名去了,一下子我成了典型,大会发言表态,愿意放弃再考大学奔赴新疆,参加屯垦戌边,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锤炼自己。我铁了心要到新疆去,母亲也拖不了后腿,眼看快到七月出发的日子,街道里主要工作就是准备欢送我们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给我们发了军装、军帽。接下来是采购生活用品,为了我能尽可能带齐所能想到的必需品,我母亲卖掉了家里两间房子,给了我三百元钱。一九六六年的三百元钱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我首先买了一个人造革箱子和一个小帆布箱子,我把高中的教科书和高考复习资料全部装进帆布箱,计划着到新疆工作积极表现好,再次参加高考政审也好过关。
第五章奔赴祖国的边疆
年7月13日对我们的人生有划时代的意义。那天,正值上海的盛夏,天气晴朗,烈日炎炎,火热的天气将送二百六十名上海知青登上西去的专列,奔赴遥远的边疆。53次从上海出发到乌鲁木齐是特快列车,我们乘的是专列,二百五十多个年青人怀着一颗颗火热的心,充满美好的革命憧憬,同车厢的人很快就攀谈活跃起来,大家有说有笑。列车向西飞奔,窗外的景色对我们这批刚走出家门的年青人既陌生又好奇,我们中的不少人还是第一次乘火车呢。
我在这批知青中年龄属于较大的,担任了小队长的职务。一个小队二十几个人,小队长负责学习,生活及各项事务,责任也不小。每个小队分摊一张硬卧铺,大家轮流睡觉休息,我就负责安排名单和每个人休息的时段。为了以身作则,先人后己,我没有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在三天四夜的火车生活中,我没有挨过我们小队的卧铺。我的行为带动了整个小队的成员,一路上我们相互关心,互相照顾,互相体贴,互相鼓励,互相安慰,暂时忘却我们已远离父母,远离繁华的大城市——上海,忘记了离别之情形。我们兴奋,一路欢笑,一路歌唱。
火车行驶的最后一天一夜,我们进入了新疆境内。之前一路上火车穿过几百个山洞,到了新疆倒是看不到山了,只见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有点像上海的弹格路,但面积真是太大了。火车在戈壁滩上开了一整天,竟然没有看到一间房子,一个人,连鸟儿也没看到,什么植物也没有,太荒凉了。触景生情,大家在想,难道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新疆吗?我们以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生产和生活吗?很多人害怕了,掉眼泪了,还有人抽泣,甚至有人哭出声,我马上上前一一解释,做安抚工作,我们应该相信,我们去的地方是兵团,有很多老同志在等我们,虽然条件艰苦,但绝不会荒无人烟。好在是三天四夜的最后一站,我们终于到达乌鲁木齐火车站。我们每个人提着随身所带的行李,如释重负地下了火车,三天四夜的车厢生活终于告一段落。在乌鲁木齐我们沿着乌伊公路坐了近两天的解放牌大卡车,第二下午终于到达目的地兵团农五师八十三团。
第六章劳动磨练意志
我报名从上海到新疆参加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一是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自己能养活自己;二来如果能有个机会进高等学校深造,也能实现自己上大学的心愿。从上海带到新疆的高中教材,复习资料,笔记、作业本一直跟随我,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即使没时间拿出来看书,看到装书的小帆布箱也是一种知识文化的精神寄托。
刚到八十三团我被分配在基建一队任知青班长,工作经常搬家,我一直带着装书籍的箱子。基建一队主要是搞团场的基本建设,修渠道、盖房子为主,但到了农忙季节,或是团场突击任务大会战,基建连的职工也要从事农业劳动,如:开荒平整土地,水稻田插秧,摘棉花,割麦子,收苞谷(玉米)……所以我们干过的工作数不胜数,可以说干遍了团场所有的基建加上农活,每项工作不分春夏秋冬,都是苦活累活,大家都服从领导安排,指向哪里就干到哪里。我是班长更要吃苦在先,比其他人多做艰苦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我都不声不响,尽力而为,每年被评“五好战士”,班被评为“四好班”。
一九六七年春夏之交,团里要造棉花仓库,并且是二层楼群。当时团场平房都有限,地窝子还不少,听说要用土块盖二层楼,大家好奇又心存疑虑,都想看个究竟。我们连接受了这个了不起的基建任务,全连各班到加工厂去施工。
我们是供应灰浆的“小工”,两个灰浆桶,一根扁担是我们运灰浆的工具。“小工”,百分之九十是女生。对于我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上海学生,挑浆运浆真是个考验,从用扁担挑浆不平衡,到挑上担子一路小跑,人就是需要劳动锻炼。开始挑一天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扁担放上去,肩膀痛得受不了了,真想撂担子,不干了。可是咬咬牙忍着疼压下去也就慢慢不那么痛,再过几天习惯了,肩膀不痛也有力量了。光是平地挑担也还容易,可棉花仓库有二层楼,灰浆坑是地面挖土供浆,二楼就必须搭架子作业,小工挑浆子上斜架子再到二楼,那可是要技术又要有胆量,架子是木头或竹子做的的,走上去颤颤悠悠肩膀上还有一副泥浆担子,供不上浆大工就得误工,工程进度就会受影响,真是“逼上梁山”,“赶鸭子上架”。
小工们你追我赶不甘落后,我们原是不满二十岁的上海丫头,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下子倒成了挑泥浆上架的“鸭子”,跑得飞快。尤其是从上往下时更加冲得快步如飞,简直出神入画,与娇气的上海姑娘,判若两人。两层楼的棉花仓库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拔地而起,耸立在八十三团的低矮平房中,如鹤立鸡群。我们基建一队除了搞水利,房屋等团里的基建工程,也经常参加全团突击性的各种农业劳动中,我们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在干中学,掌握了多种劳动技能,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身体也强壮了许多。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心灵上得到了解放,在新疆建设兵团大熔炉里得到锤炼,领导和同志们认可了自己的表现,对于家庭出身问题的包袱显得不那么沉重了,身心健康,所以更显得精神饱满。
第七章团子女校任教
我刚调到团子女学校中学部理化教研组,就教初三两个班的物理课程。我不敢懈怠,认真备课,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决心上好第一节课。凡事会先入为主,第一堂课给学生的印象最重要,会直接影响以后的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所以我十分重视。认真对待这第一堂课。我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计划每个环节的内容和问题,及与学生互动的方法。记得上完第一节课,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满意。得到学生的肯定,达到教学的要求,更促使我去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因人因材施教,争取更好的教学成绩。
高考恢复之前,学校主要是“学工、学农”还有“学军”,文化课的教材简单又实用,原理都要联系实际劳动生产,学生学习无任何压力。考试是开卷、开放式的,我只有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物理知识比较容易理论联系劳动生产实际,很多学生在这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动手做实验,自己制作教具。
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场高考破例定在一九七七年冬季,在这之前和以后的高考都是在每年的七月。我虽然参加过65届的高考,因出身问题未被录取,高考恢复又激起我上大学深造的梦想。我把存在箱子里十年之久的高中教材,复习资料全部拿了出来,书已经又旧又黄,但都完好无损。
我每天工作之余看那些教材,做练习题,争分夺秒地努力学习,很快提高了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取得教学成绩,被领导和同事及学生和家长肯定。我们理化教研组有一位高中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的年轻教师,也在复习准备参加高考,那时的高考,没有考试大纲,没有统一教材,更没有任何复习参考资料,我保存十年的高中教材,复习资料最完整,最系统,也是最权威的教学资料。我把这些东西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年轻同事复习迎考用,还经常与她一起探讨复习方法,共同攻克难题。我当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四岁多,小女儿刚满两岁,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我决定“忍痛割爱”,放弃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场考试。
兵团农场的条件比较艰苦,学生的家长极大多数是农工,承担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农场子女学校的孩子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优良品德。他们中大部分人十分珍惜读书求学的机会,尊师守纪,勤奋努力地学习各门课程。我在八十三团子女学校一直教物理科目,学生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课程,直至高中毕业,我每届同时教两个班物理。
物理这门学科,在全部中学课程中属于比较难学,要学好物理,既要有数学的逻辑思维,分析思辨能力,又要有语文文学功底,读懂看懂理解题意的能力,所以看似容易,做起题目就比较难以求全正确,考试成绩比较低。学习物理离不开做实验,几乎每堂课结合理论原理要做实验验证,实验器材在农场学校是简易且不全的,有的要自做教具,自主设计,我都在提前备课过程中早做准备,尽量让学习通过实验有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们逐渐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越来越迫切,刻苦钻研,不耻下问,经常有学生下课到办公室,甚至放学后到我家里问难题疑点,我都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学生的学习进步,也推动老师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无止境,尤其是老师,“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物理题难题的难度是无法一劳永逸的,老师也必须多做题,多接触各种类型的综合题,才不会被学生从各处收集来的难题难住,才能随时答疑解惑。我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解题上了。我用备课纸订了几大本,专门做《数理化自学丛书》中的每一道物理题,很快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就提高了,再后来上课时就能信手拈来举例说明,讲解题也能深入浅出,学生反应效果越来越好。
那时学校经常有统考、会考,高考之前要参加初选考试,各团场学校考试成绩都会集中比较,渐渐地八十三团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升了,其中也包括我教的物理。学生成绩提高不少,这都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真可谓教学相长,学生促进老师提高教学水平,老师又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共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记得一次兵团农五师各团学校老师考核六门文化课,我的总分成绩是第一名,而且比第二名高出几十分,说明教学生同时老师自己文化水平也得到提高,我也多次被团里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
而那些高中毕业深造的许多学生通过努力进取,后来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和领军人物。如:有微软公司总部高管,有克拉玛依石油专家,有大学校长或教授,有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等,还有更多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不斐的成绩。他们不忘师恩,过年过节纷纷用电话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