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优势 >> 文县口头坝小学学生体质管理规定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16号)等文件精神,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和本市教育现代化相关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和引导中小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倡导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本区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和身心健康水平。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体质健康制度。
1、学校要在严格落实教育部、市县教育局相关工作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特点,充分用好家庭与社会优质资源,细化具体举措,制订切实可行的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家、校、社携手联动,共同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
成长的环境。
2、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和本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保障学生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持续聚焦教学质量,构建竞赛体系,做好课外锻炼指导,系统实施监测评价,切实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严格落实国家和本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自学年秋季学期开始,小学阶段确保每天1节课,鼓励初中逐步增加课时,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课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和校园体育活动。
4、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5、通过家校社协同施策,提供优质锻炼资源,推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家庭作业指导,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保障学生每天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质量。
6、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根据区域“1+1”游泳加武术项目要求组织开展活动,共同践行“身体有活力、大脑才有活力”的理念。定期组织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开展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确保让学生逐步掌握2-3项运动技能。合理规划学校现有体育场地,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开展多样化的体育项目。优化室内体育课教学内容,保证异常天气条件下体育课教学质量。
7、持续强化学校体育特色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训练。广泛组织开展竞赛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选拔学生参加市、区各项青少年体育赛事,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学校体育竞赛体系。
8、在县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继续全面实施学生体育素养评价工作,做好《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集中测试相关组织实施工作(达到3级及以上的,可不再参加测试)。发挥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作用,按照等级标准提供更多项目的更高级别等级测试。
9、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及体育素养提升工作,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区教育局将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多年下降的学校予以诫勉谈话与问责,在年度考核中予以扣分。
10、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细化管理规定,积极推广落实“健康副校长”。
11、各学校要配齐配足配优学校体育教师,制定体校等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和退休教师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畅通有教练员资质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不断提升体育师资队伍能力。
12、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的投入,为学生创造体育运动条件。采取综合措施满足学生体育运动、体育测试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