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

跳绳装上小铃铛发明运动神器武汉中小学

发布时间:2023/6/12 17:31:19   

经过一学期的居家学习生活,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体能下降,小胖墩也越来越多。今年秋季开学后,受疫情防控和天气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也有所减少。9月25日,记者探访多所学校发现,老师们一方面用各式各样的活动、游戏让孩子们“跑起来”“动起来”,另一方面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课间游戏让学生在教室“动起来”

9月25日,大课间时分,汉南区育才二小的校园广播里响起熟悉的歌曲《一年级》,名学生闻声而动,迅速收拾好书桌,跟随音乐击掌、伸展、踢腿做起室内操。校长柳田牛介绍:“体育老师根据教室内的活动度情况,创编了这套室内操,像跳舞一样,孩子们每天都能动一动。”

课间时,田芯跟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记者刘嘉摄

为了缓解学生运动量不足的问题,不少学校结合线上教学时推广的手指操、手语操,改编出各式各样的室内操。同时,老师们还充分利用课间,丰富课间游戏,想方设法带着孩子们动起来。

下课铃响,江汉区华中里小学二(1)班班主任田芯带着孩子们玩起七巧板、下飞行棋、跳绳……她每年要教学生玩多种小游戏。教书近20年里,她课间几乎不回办公室休息,总是教学生玩各种游戏、陪着他们蹦蹦跳跳。她主动搜寻各种游戏,琢磨着改良、简化,让游戏更适合小朋友,让孩子们在课间“动起来”。她一问“谁想跟我一起跳绳”,孩子们都争着要和田老师挑战“双人跳绳”。“孩子们上课坐在教室里,下了课就应该活动身体。”田芯说,今年居家线上教学期间,她还在网课间隙教孩子们玩手指操、翻花绳,放松眼睛。

跳绳装上小铃铛,体育锻炼变成有故事的小游戏

9月25日上午,东西湖区慈惠小学的操场上热闹欢腾。数十个方形箱、健身垫、彩色跳箱等体育器材被摆放成特殊阵型,孩子们跟随音乐攀爬、跳跃、奔跑,朝气蓬勃,笑声不断。

刘思思的体育课上,孩子们快乐奔跑。记者陈晓彤摄

为了让孩子们“跑起来”,体育教师刘思思开发出上百种小游戏,让不喜欢运动的孩子爱上体育课。上足球课时,学生们对枯燥的颠球提不起兴趣,她将会发出声音的娃娃进行改装,装上红绳,绑在学生腿上,踢腿动作做到位时,娃娃就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上跳绳课时,她在跳绳上装上小铃铛,让学生们通过听铃铛的声音判断跳跃的时机,个个都成为“跳绳高手”。“爱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体育锻炼变成有技巧、有故事的小游戏,他们笑着、跳着,自然而然就跑起来了。”刘思思说。

这学期,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每周都会拿出一节体育课,聘请具有资质的专业教练对学生进行专项竞技体育技能训练。一年级短绳,二年级足球,三年级乒乓球,四年级羽毛球,五年级篮球,六年级田径综合训练,跟随专业教练学习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赛事要求、竞技方式以及基础技能。校长韩瑾说:“疫情让大家意识到,增强学生体质和免疫力的重要性。学校着重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尤其是球类运动的兴趣爱好入手,引导学生科学健身,提升体育综合素养,培养意志品质。”

布置体育作业,每天打卡运动一小时

从今年年初开始,武昌区中南路小学就借助线上移动学习平台的运动打卡功能,开展了“运动体育课”打卡活动,鼓励同学们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

为提高运动打卡积极性,学校还设立了“运动之星”荣誉称号,为打卡通关的同学颁发奖证进行表彰。越来越多的同学能够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通过坚持体育运动,大家都收获满满,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提升了自身免疫力。

开学后,中南路小学“运动体育课”打卡活动仍在进行中,体育运动不仅让孩子们身体素质提高了,也为家长提供亲子互动的好机会。(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杨幸慈刘嘉陈晓彤杨枫通讯员危志芳宋骥王冬鸣刘晨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1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