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

多地气温超40度热射病不止伤害老年人,

发布时间:2023/1/26 15:54:25   

中央气象台发布首个高温红色预警!部分地区可达40-42℃,局地可能超过42℃。

今年真的太热了,让我想起看到的一则新闻:

一名1岁的宝宝在亲子乐园误触铁板烫伤,短短几秒钟手就被烫起白泡!

孩子妈妈说:“整个过程从他被烫到我抱起来,可能就只有四五秒的时间,他手一起来就完全白了。”

医院处理完后,园区却表示:

园内已经立了十几个安全警示牌、再加上烫伤的娃进园就没买票(身高未满1米是免票人群)。

“医药费我们不负责,但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后经过沟通协商,园区答应赔偿元。

令人惊讶的是,烫伤孩子的是商场和公园常见的这种“人形打印机”:

上面的小钉子是塑料的,但下面黑色的却是铁板。

夏季高温,很多户外设施都潜藏着一定风险。

此前还有很多孩子烫伤的新闻:

西安一名1岁多的男孩,在自家小区玩滑滑梯,屁股被烫掉一层皮,且存在感染可能,只能靠涂抹药物治疗;

浙江一个小男孩在公园摸了地灯,仅仅3秒时间,手掌直接被烫起6个大水泡!

烧伤科医生表示:导致宝宝被烫伤的地灯,表面温度至少在70℃以上。

还有往年多地曾发生过的地灯烫伤儿童事故:

一桩桩一件件都让无数家长揪心!

有数据显示:每年约有5万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7到8月也就是暑假期间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期。

如今正值暑期,家长都喜欢带孩子出去玩,但这些玩乐项目可都是“隐形杀手”!

“吃人”的游乐设施

铁质的玩乐设施有安全隐患,充气的更是不见得好到哪去。

四川曾发生一起充气泳池爆裂事故,造成1死7伤!

这种充气游乐设施长期置于室外,风吹日晒雨淋,有爆炸、漏气的风险。

几乎每年都有致人伤亡的相关事故报道:

河南虞城梨园内一个充气城堡被尘卷风掀起,造成2名儿童死亡,1名儿童重伤;

年,内蒙古一地充气城堡被吹翻,导致2死2伤;

去年4月份山东枣庄一广场正在营业的充气城堡被大风掀翻。

一名两岁女童从充气城堡的最高处坠落,不幸身亡;

连云港一名6岁女童充气城堡内摔骨折;

充气城堡看似庞大,但里面都是气体,重心又很不稳。

一旦没有固定到位,遇到大风天气就有被掀翻的风险。

每一次安全疏失,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娱乐项目也是隐形杀手:

1、蹦床

如今蹦床越来越受到小朋友和家长的欢迎,但这类项目致人受伤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成都一8岁男孩在玩蹦床时不慎摔倒,导致左手骨折。

蹦床对孩子的伤害不容小觑。一旦孩子在蹦跳过程中重心稍有偏斜,极其容易导致骨折和脱位。

而且跟大童以及成人相比,6岁以下的孩子更容易发生骨折!

有数据显示:6岁以下孩子受伤,有47.8%是骨折;6至17岁,骨折占33.5%;成人,骨折占17.5%。

也就是说,学龄前的孩子如果因蹦床受伤的话,有一半人的后果都是直接发生骨折!

2、喷泉

夏天到了,水池和喷泉成了孩子们的心头好。

但是有时候喷泉也会成为“凶器”!

此前山东就有一名5岁男孩被喷泉水柱冲起数米高腾空翻转,十分危险;

江西一名7岁男孩肠子被喷泉击烂;

湖南一名9岁女孩被喷泉水柱冲到口鼻流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一口直径为2厘米的喷泉上放一个5公斤的西瓜,结果西瓜直接被冲炸掉。

而且喷泉还有漏电的风险。

年福建3名儿童在景观喷泉池内嬉戏玩耍时,不幸触电溺水身亡;

年山西一名10岁女孩踏入喷泉的水池中玩,结果触电摔倒后死亡。

这么多游乐项目“吃人”事件,每一件都令家长心惊。

这些事故中,监管力度不够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但当监管处于盲区时,就只能靠家长们加强防范了。

防不胜防的意外伤害

有些家长觉得:既然游乐园那么危险,那带孩子在自家小区玩一玩不就行了?

但有时候,小区健身区域也是儿童意外受伤高发的地方。

各种儿童被卡健身器材的新闻屡见不鲜:

重庆市渝北区,一名小女孩头被健身器材卡住,无法脱困;

安徽蚌埠,一名男童在小区里玩健身器材时,手指被夹断,被紧急送入院;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各大媒体也都在频繁提醒大家,健身器材并不是大玩具,它们对宝宝很危险。

家长如果要带孩子在这里玩,一定要注意看护,尤其不能让孩子单独在这里玩耍。

肢体伤害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3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