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育器材 >> 体育器材前景 >> 年终报道奇迹2020经受考验,中国经济稳
年,面对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分阶段、有节奏、有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广大市场主体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率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恢复经济正增长,成为全球经济阴霾下的一抹亮色。工业企业生产销售稳健增长,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重点项目投资不断提速,货物贸易进出口持续向好,多场高规格国际展会如约举办,消费需求恢复势头明显,就业物价平稳,民生保障有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国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
02:172月8日,工作人员在江苏红豆集团一般性防护服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10月15日,在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制造分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对“骐跃”盾构机进行安装调试(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9月23日,工人在位于长春的一汽解放总装车间装配车辆。新华社记者张楠摄
12月5日,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员工在搬运高端费托蜡产品(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12月5日,河北张家口京禧体育器材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产车间内制作滑雪板。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6月12日,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泊头市西辛店乡大付村的麦田里作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9月2日,贵州省天柱县高酿镇上花村的农民在收获水稻。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12月1日,在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发展集团捕捞队的捕捞船中装满了捕捞的鱼。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10月23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一家轧花厂,工人把收购上来的籽棉堆垛。新华社记者胡虎虎摄
11月17日,一名主播在浙江省桐乡市濮院羊毛衫市场进行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12月8日,河北省威县一家风电设施生产企业的工人在调校大型风电机组叶片平整度。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9月15日,在上汽集团乘用车宁德基地车身车间,工人操作机器人分拼汽车板材。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11月2日,中铁十一局工人在新建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建设现场施工。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9月20日,中铁十一局工程技术人员在拉萨至林芝铁路跨越雅鲁藏布江的藏木特大桥上铺轨。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这是11月6日拍摄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这是11月3日拍摄的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这是11月19日拍摄的繁忙的钦州港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11月20日,中国郑州至芬兰赫尔辛基的中欧班列驶出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圃田车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郝源摄
9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旅游集团展位的工作人员通过直播向线上观众介绍旅游服务产品。新华社记者潘思危摄
11月10日,人们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李任滋摄
10月16日,在广州举行的第届网上广交会线下双循环贸易促进活动上,企业代表和采购代表洽谈业务。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6月6日,演员在北京消费季王府井大街活动现场表演京剧跨界说唱。北京消费季通过直播带货、发放消费券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北京各行业复商复市,加快实现消费回暖。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6月1日,市民在武汉保成路夜市消费休闲。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11月10日,消费者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购物。新华社记者郭程摄
11月10日,工作人员在中国邮政集团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总包待发区内作业。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5月5日,乘坐动车到达江西南昌站的旅客有序出站。新华社发(张学东摄)
这是10月28日拍摄的上海市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6月1日,一名求职者在江汉大学校园内举办的招聘会现场寻找合适的岗位。这是疫情发生后,武汉举办的首场高校毕业生专场线下招聘会。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统筹:鱼澜
编辑:鲍菲菲徐亮赵丁喆韩芳吴蓉虞东升